内容详情
 
栏目导航
 
 
攻克癌症有哪些新成果?
作者:an888    发布于:2025-10-18 09:45   

  攻克癌症有哪些新成果?个“癌细胞”。所以,微小的肿瘤几乎存在所有人体内,只是有的安分终生不为人知,有的爆发成癌夺人性命。而影响它是否爆发,爆发后会否迅速致命的,除了基因、环境之外,更有你的一举一动、一饮一啄,这些因素,会影响我们的免疫功能,甚至成为助长“癌细胞”气焰的帮凶!

  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一期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由于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数据一般滞后3年,本次报告发布数据为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收集汇总全国肿瘤登记处2015年登记资料。报告主要发现2015年恶性肿瘤发病约392.9万人,死亡约233.8万人。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分钟有7.5个人被确诊为癌症,5个人因为癌症去世,所以我们几乎每个人身边都会遇到这样的人。与历史数据相比,癌症负担呈持续上升态势。近10多年来,恶性肿瘤发病率每年保持约3.9%的增幅,死亡率每年保持2.5%的增幅。

  万人带癌生存,他们和癌症一起和谐地共存着。为什么我们现在能够“战胜”癌症,为什么癌症的生存率已经翻番了?是因为我们对癌症的认知发生了革命。中国的癌症发病率现在在世界上其实是排在近

  70位,远没有大家想象的高。事实上全世界癌症发病率最高的20个国家,几乎全部都是大家挣完钱以后想移民的国家,都是欧美的发达国家。

  为什么是这样?原因很简单,因为癌症发生最大的风险因素不是大家想象的空气污染、转基因食品,而是寿命。

  岁以后,癌症发病率就开始指数性地上升。现在上海的平均寿命已经是80岁以上了,所以是处在发病率的顶端。

  我们身边的癌症患者越来越多,是因为大家活的时间越来越长。以前的皇帝从来不得癌症,不是御医好,是死得早。从秦始皇到光绪的平均寿命大家知道是多少吗?是

  岁,所以他们没有多少机会得癌症。咱们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字面上理解就是,自古以来活到

  岁以上的人就是很少的,但现在中国70岁以上的人已经有8000万以上了,所以风险会越来越高。发达国家越来越多,主要就是因为别的疾病都无法杀死我们,那么在癌症这边就出现了。

  为什么癌症是一个老年病?整体来看,是因为癌症发生需要两个最核心的因素,第一个是基因突变(日积月累),第二个是免疫逃逸(免疫系统监管缺位)。

  的女性和42%的男性在一生之中会遇到癌症,这个比例远远高过大家的想象。如果是这样,一个八口之家里面出现一个癌症患者的概率就超过了90%,所以这个东西躲是躲不掉的。身材矮小的人为什么不会得癌?华盛顿大学的生物学教授瓦尔特·朗格,曾经研究过厄瓜多尔一个小村庄里的特殊人群——莱伦氏综合症(侏儒综合征,也称为生长激素迟钝症候群)患者。

  朗格教授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莱伦氏患者身材虽然矮小,但他们竟然不会患诸如糖尿病或者癌症!他们会抽烟喝酒吗?会,和所有西方人一样。他们注重饮食吗?不会,也和所有西方人一样。关键在他们体内的生长激素 IGF-1,也就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极低。由于生长激素少,所以他们长得矮小;但也由于生长激素少,所以他们体内细胞分裂次数也少。

  什么意思呢?人的衰老,其实就是细胞不断分裂的过程。细胞分裂的次数是有限的,越快分裂的细胞,越快衰老。从整体来看,人体细胞分裂越快,越容易衰老。生长激素少的人,他们细胞分裂比一般人缓慢,衰老过程比一般人也慢。而且,由于新细胞的产生缓慢,我们的身体会将能量转向另外的用途——修复受损细胞,而且会修复损伤的DNA。

  修复损伤的DNA有什么意义?它可以预防癌症的产生。癌症就是因为细胞DNA受损,导致复制异常,进而产生出了疯狂分裂的细胞。因此说,IGF-1的减少,会让人不仅衰老缓慢,而且身体始终处于良好的状态。

  这跟饮食有关系吗?当然有。从莱伦氏综合症患者的例子,我们可以反推出正常人的情况:我们吃饭的作用,就是为身体提供能量。身体的能量,主要是用来维持细胞的分裂。吃得越多,蛋白质吸收越多,越会刺激IGF-1的生成和作用。也就是说,吃得越多,你的身体越有能量,也越有多余的能量全速迈向衰老,乃至疾病和死亡。

  1)缺陷细胞失控像一切生物一样,我们的身体时刻在生成有缺陷的细胞,当缺陷细胞失控时,就变成了强盗般全副武装的癌细胞,游离于健康身体所遵守的任何规则之外。它无视组织发出的停止繁殖的信号,疯狂分裂,分泌出特殊的物质毒害那些健康的组织,征用附近的血管,强迫它向四周扩张。癌症,会把人的身体拉入战争状态。但是,在一般情况下失控也会受到身体的阻挠:当免疫系统被调来对付它们的时候;当身体拒绝产生炎症的时候;当血管拒绝增殖,并不再为癌细胞提供生长必须的给养时。这些机制在经过强化后,就可以用来阻止癌症抢占先机。

  在北卡罗来纳州维克森林大学的生物实验室中,一个叫崔正的博士一直利用老鼠实验毒性最强的癌细胞

  。S180进入老鼠体内后会迅速繁殖,每10小时肿瘤体积就会翻一番,直到老鼠器官崩溃或血管爆裂而死。没有一只老鼠注射过S180后能活过一个月,因此实验室的老鼠需要不断更新。直到一天,一只叫

  号鼠的老鼠,抵御住了注射的影响。助手再次注射,崔正还建议注射剂量翻倍,但老鼠还是好好的。接着10倍、100倍、1000倍标准剂量的癌细胞依次被注射,6号鼠还是好端端地活到第8个月。而且,这只后来被称为无敌鼠的后代,也能接受剂量为20亿单位的S180注射。崔正的团队开始研究这些老鼠如何能打败

  ,这中间到底存在什么机制。他们从无敌鼠后代身上取下了S180细胞样本观察,发现与普通的癌细胞不同,这些细胞到处都是凹痕和小洞。原来,这些细胞被免疫系统的白细胞,包括著名的“自然杀伤”(又称“NK”)细胞围困,并进行了激烈的战斗。NK细胞是免疫系统的一种特殊媒介,它在体内不断巡弋,搜寻细菌、病毒、异常细胞,只要它们发现敌人,就会立即围住入侵者,奋力将自己的细胞膜贴上癌细胞的细胞膜,一旦贴上,就会释放NK细胞的化学弹药,用穿孔素和颗粒酶渗透癌细胞的细胞膜,然后激活癌细胞的自我摧毁机制。癌细胞的尸体会被紧随NK细胞的巨噬细胞吸收。怎么样才能够提高我们自身的免疫力的活跃度呢?保证饮食健康,保持体内环境洁静,并且进行全身运动的时候,就不只是手和脑部的运动,免疫细胞就会处于最佳状态。免疫细胞还对我们的情绪十分敏感,它们会对以幸福感和荣辱感为特点的情绪状态产生积极反应。而传统的西方饮食习惯,长期的愤怒和绝望的情绪,与世隔绝,这些是抑制免疫细胞的因素。

  2)炎症的两面性一切生物都能够在受伤后自然修复伤口,其基本机制就是炎症。人的身体一旦损伤,血小板就会觉察,迅速聚集释放出一种简称

  的化学物质向白细胞示警,继而由白细胞产生一系列别的传递物质,相互协调,修复受损部位。癌症会像木马一样,利用修复过程侵入身体。这就是炎症的两面性,它能帮助形成新组织,也能转而促进癌症的生长。曾经有学者提出,癌症是因为身体修复伤口的行为出错而造成的,组织一旦恢复,炎症因子就会停止生产。而癌症会持续不断生产炎症因子,让附近的白细胞陷入混乱,并且阻碍细胞凋亡的自然过程,于是肿瘤不断膨胀。

  研究发现了癌症促发炎症机制的致命弱点,即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依赖一种由肿瘤细胞分泌的特殊促炎因子,没有它,肿瘤就会变得脆弱不堪。这种因子被称为核因子

  3)切断癌症的补给线年代,美国海军的一位军医福克曼,提出一个假设:如果癌性肿瘤不能成功地将血管转为己用,它就根本不能生长。手术实践不断验证他的假设,所有切除的癌性肿瘤都极其依赖脆弱而扭曲的血管提供养料,因为它生长实在太快。癌细胞会绑架身体制造新血管的能力为己用。所以,福克曼提出通过向血管发动进攻,阻止癌细胞绑架血管,让肿瘤退化,变成无害的休眠微肿瘤。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临床医生欧宁胥挑选了

  位已经由活体检查证实患有早期前列腺癌的男性,把他们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简单监护,一组实践医生制定的一整套身心健康计划,然后监视他们血液中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变化。

  整整一年,接受健康计划的人每天都摄入维生素E、维生素C和硒,一克ω-3脂肪酸;参加体育锻炼,每天徒步

  分钟,每周6天;做瑜伽,放松;参加互助小组。12个月后,只接受监护的49人,PSA含量平均值上升了6%,6人病情恶化;而改变生活方式组,没有一个人恶化,且PSA平均值下降了4%,这说明肿瘤正在退化。而且,他们的血液阻止癌细胞生长的能力比对照组高7倍。这些研究,以及学界更多实验表明,最多只有15%的癌症死亡病例是由基因导致的。基因会种下种子,但种子是否成长,则要看环境是否适宜。人类近些年的生活方式,无疑给癌症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

  癌症发病时间很长,它其实就是基因突变和免疫逃逸这两个综合结果造成的,所以如果我们能够避免一些引起基因突变,引起免疫逃逸的环境因素,或者是别的一些因素的线%的癌症都是可以预防,可以避免的。具体有哪些因素呢?烟、酒、缺乏运动、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膳食纤维、慢性炎症、电离辐射、感染、免疫缺陷、环境污染等等,有很多种。

  肺癌现在是中国的第一大杀手,无论男女都是。每年死于肺癌的人是所有癌症里面最多的。中国占了世界1/5

  1/3的肺癌患者都在中国,大家觉得这是为什么?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中国有全世界1/3

  (1)首先是戒烟,香烟的危害我们就不必赘述。那么什么样的人可以被视为肺癌高危人群?通常认为是你抽烟到达了20

  20年包。就是你每天抽多少烟,和你抽了多少年,乘起来,也就是说你每天抽两包烟,你抽了10年,或者你每天抽1包烟,抽了20年。如果到了这个以上的话,通常就认为是高危人群。烟,基因突变的帮凶,烟草烟雾中含有超过7000

  种化合物,数百种有害物质,其中既有致癌剂,又有促癌剂,因此吸烟不仅会诱发基因恶性突变,更可怕的是,烟草烟雾中的化合物和有害物质还会加速基因的损伤和阻止基因的修复,从而诱发癌症。

  34000名英国医生进行的追踪调查结果发现吸烟是引起肺癌的主要原因,伦敦大雾等空气质量因素是次要原因。肺癌患者中80%到90%

  60多种,雾霾虽然厉害,但里面含有的致癌物要少多了。另外很多人说不少肺癌患者不吸烟,是的,他们可能是二手烟受害者。中国有3亿烟民,二手烟受害者达到7个亿,算算中国一共有多少人口?在中国不吸烟的人成为二手烟受害者的可能性大?还是不受二手烟之害的可能性高?

  脸红更容易基因突变,酒精在体内代谢,会变成乙醛,而乙醛大量堆积,会导致染色体重排,并永久地改变DNA序列,从而导致癌症的风险。所以为了安全,酒还是少喝的好,尤其是喝酒脸红的人,你还是别喝了。

  (3)再次,缺乏运动和肥胖也是两大致癌原因,这两个原因常相伴而生。运动是非常好的防癌手段。研究发现,有大概13

  3-4个小时的休闲型运动。这个其实不难做到,每天大概半个小时,快走可以,慢跑也可以,跳广场舞也可以。坚持这样做下来,肯定是有好处的。懒癌是真的存在,我们笑称有一种癌症叫做“懒癌”,但懒得动,确实是癌症的帮凶。那些性格开朗、喜欢运动的人,往往能抵御癌细胞继续发展。当运动微微发汗、有气喘的感觉时,人体会产生较大量的内啡肽,这是一种能增强愉悦感的激素,可提升身心机能。倒后走抗癌法,倒后走是近几年比较流行的养生锻炼,它对抗癌也有一定的效果。因为倒后走的话,看不清前进方向的人们会很自然地产生一种紧张感,从而会很认真地去走每一步,这时会增加干扰素的分泌,而干扰素有一定得抗癌作用。

  鱼是新兴都市人喜欢的释放压力的爱好,垂钓使人既紧张专一,心情舒畅,又动静结合,可促进身心健康,而且垂钓的空气环境相对清新干净,对呼吸道是很好的呵护,能起到药物所不及的作用。(

  )同时还需要避免饮食里面缺少纤维等,饮食结构不均衡是对结直肠癌是有比较明确的致癌因素的。欧美的结直肠癌患病率比中国高很多,原因就在于他们不健康的饮食结构。

  (5)高脂饮食催生癌细胞,饮食中如果高热量食物、动物脂肪和胆固醇摄入过多,纤维素和维生素等明显缺乏时,溶解和吸收致癌物的危险将会增加。如果长期处在这种刺激中,很可能诱发肿瘤细胞产生,导致大肠癌。建议少吃或不吃肥肉、动物内脏、鱼籽等富含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食物;植物油限制每人每日20- 30

  高盐饮食的人和那些清淡饮食的人相比,胃癌的相对发病风险要增加接近两倍。这是因为过量的盐会导致渗透压高,破坏胃黏膜的保护作用,继而提高胃癌的风险。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健康成年人每天盐食用量5g。腌菜、话梅、火腿肠等加工产品,注意查看含钠量,尽量少吃一些。复旦大学女老师于娟患癌去世,生前在她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她反思了自己的生活方法,写下了一篇《为啥是我得癌症?》。“第一,我没有遗传;第二,我的体质很好;第三,我刚生完孩子还喂母乳一年;第四,乳腺癌患者都是45岁以上人群,我那时只有31

  最严重的变异,就是吃出了癌症。日本科学家指出,饮食过多会造成抑制细胞癌化因子的活动能力降低,增加患癌几率。患癌当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是单一因素决定的。食物、环境、睡眠、压力,多方面因素综合起来,慢慢让你垮掉。但是饮食习惯的重要作用,你绝对不能忽视。

  今天,西方营养学调查显示,我们身体56%的热量来源于三个方面:精制糖、漂白面粉、植物油。专家认为,如果肿瘤周围的环境中没有生长必须的炎症因子,肿瘤就不能成功扩散。而炎症因子,直接来源于我们的饮食。精制糖会提高促进炎症的胰岛素和IGF(International GoFederation,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是人类生长激素:HGH在肝脏中所制造的肽,它会附着在细胞上,并执行促进生长及再生的责任)的含量。

  世卫组织曾调查了23个国家人口的死亡原因,得出结论:糖的危害,甚于吸烟。美国权威专家在《自然》杂志上公开提出:糖就像烟草和酒精一样,是一种有潜在危害且容易上瘾的物质,摄入多了如同慢性自杀。癌细胞偏爱甜食,实际上,癌细胞往往比正常细胞生长更迅速,对葡萄糖的需求量更大,会与正常细胞争夺营养。瑞典科学家曾对8万名参与者进行了长达

  年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与很少喝甜饮料的人相比,每天喝两杯甜饮料的人患胰腺癌的风险要高

  ;每天吃5小勺糖的人,患胰腺癌的风险要比不吃糖的人高70%;每天用甜水果酱涂抹面包片的人,患胰腺癌风险也比不吃甜食者增大

  。这一结果发表在《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上,引起了营养界和医学界的普遍关注。近日,国际顶级医学期刊《Circulation》更是发布了一项针对11.8万美国人的34年随访研究显示,饮用含糖饮料越多,早死的风险就越大。其中女性的几率更是可高达63%,男性则高达29%。而另一项最新发表在美国《科学》周刊的研究发现,富含果糖的玉米糖浆会直接促进肿瘤的生长,而玉米糖浆正是可乐等含糖饮料中的主要成分之一。这意味着,如果肠道在不知不觉中癌变,而人喝了可乐等含糖饮料,等于在间接“喂食”癌细胞,癌细胞将长得更快!

  果汁,戴着面具的“健康饮品”。当提到含糖饮料时,很多人都会想到可乐。其实除了可乐,还有很多披着羊皮的成员,比如果汁饮料、运动饮料、能量维他命饮料、冰茶、酸奶、咖啡等。然而,人类真的获得了健康吗?并没有,从1980年开始,世界各国的肥胖率,几乎无一例外都在上升。如果仅仅是超重和肥胖,并不算一件多可怕的事,可怕的是它对我们身体内部的器官、脏器造成极大的危害!

  世卫组织给出的标准是,人们应该将每日的糖分摄取量控制在总摄取量的10%以下,甚至是5%。对于一名正常体重指数(BMI)的成年人,相当于每天摄取约25g(或6茶匙)的糖!但一小瓶风味酱中,就有28g糖。一瓶番茄酱也有7茶匙糖尝起来咸咸的,几乎感觉不到甜味的金枪鱼罐头,也含一茶匙糖。我们中国人也没好到哪里去!早上的咖啡、豆浆、八宝粥,女孩子大姨妈时喝的红糖水、蜜饯、辣条、巧克力...... 只要你吃东西,甚至是普通的菜肴,比如红烧肉,都在放糖。一盘糖醋排骨,最少也有35g糖,一盘鱼香肉丝,也有20g糖,在我们的生活中,糖已经无孔不入。但真正杀伤力最强的,并不是这些,而是含糖饮料。

  甜食吃多了好歹有饱腹感,吃饱了就不会再吃了。但含糖饮料就不同了,这些饮料不仅含糖量极高,而且一杯饮料下肚,并不会出现“饱腹感”,不知不觉中,体内的糖就严重超标了。

  为什么碳酸饮料可乐、果汁伤身?这是因为果汁、饮料里面含有果糖,这是一种单糖。它强大的地方就在于它的甜度,如果蔗糖的甜度算100分的线分!堪称甜度里的王者!它在体内的分解过程中会直接产生尿酸,更可怕的是,它还会减少肾尿酸的排泄,双重作用下,人的尿酸不降反升。

  美国波士顿研究人员曾在22年的时间调查8万妇女,他们得出了如下结论:每天喝1杯橙汁的妇女,其痛风危险增加41%;每天喝两杯橙汁的妇女,痛风危险增加2.4倍。所以说,这个果糖,堪称是痛风的隐形杀手。其实它的危害,远不止如此,如果摄入果糖过多,人体的胰岛素敏感性也会下降,发生胰岛素抵抗,长此以往还会引起糖尿病。

  很多女生还会利用酸奶减肥法来达到瘦身的效果。但是事实是,酸奶含糖量吓人!很多市面上的酸奶都加了12~15g糖,某些加了果酱的甚至能超过20g。要知道一块奶油夹心蛋糕也就19g糖。一些大牌子还会提供水果口味或者甜味酸奶,其含糖量更高。澳洲Gippsland酸奶,每100g的糖分含量更夸张,糖分高达17.5g,这样一小杯酸奶的含糖量已经达到了28.1g。法国品牌优诺yoplait,一杯酸奶含糖量就达到了26g。某些品牌的果酱酸奶,含糖量甚至达到了31g。如此多的事实说明,想喝酸奶减肥,在摄入糖分道路上倒是越走越远。

  乳酸菌饮品最诱人的就是它的“乳酸菌”含量,但研究证明,人的胃液和胆汁对于菌种的杀伤力极大,这些菌能活着到达肠道的微乎其微。加上出厂-运输-储藏-销售各个环节对温度要求非常高,必须在0℃-7℃冷藏,即使能做到严格的冷链,菌量也在不断衰亡中。最重要的是,乳酸菌发酵过程是产酸的过程,随着菌个数的增多,酸度也会越来越强。这个时候就需要大量的糖和奶粉。很多乳酸菌饮品都标注着“低糖”“0脂肪”,让人不知不觉中放松了警惕。

  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健康组织,还有学校,都意识到了糖对健康的危害。2016年,世卫组织呼吁各国对含糖饮料额外征税。2012年开始,法国开始对含糖的碳酸饮料全面征收,并开始减少这类含糖饮料的销售!如今全球28个国家、美国33州都已征收“糖税”。中国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2025年)》方案中指出,将开展“减糖”专项行动,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限制销售高糖饮料和零食,食堂减少含糖饮料和高糖食品供应。

  含糖饮料,真正的健康杀手,不知不觉中,“腐蚀”你的身体!希望大家重视高糖的害处,为了自己和家人,还是少吃点糖吧,尤其是要远离含糖饮料!

  发现覆盆子和草莓等浆果中含有的鞣花酸,具有延缓血管生长的潜在效果,可以大大延缓老鼠体内的肿瘤生长。这是完全契合福克曼提出的抑制血管生成策略的天然物质,抑制血管生成的同时完全无毒副作用。

  美味的菌菇可以有效刺激免疫系统,桃子、李子等核果抗癌效果最近也得到证实。

  的一项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每天喝一杯咖啡可将患口腔癌、食道癌和喉头癌的危险降低一半。日本的另外一项研究发现,妇女每天喝三杯以上咖啡可将患结肠癌的危险降低一半。

  除了以上抗癌食物,针对前面所述的不健康饮食,我们也可以采用对应的解毒食谱。比如,少吃糖和白面粉,用龙舌兰花蜜、洋槐蜂蜜或椰糖替代;少吃猪肉及饲料饲养的红肉,选用牧草或亚麻喂养的动物肉类;选购不含药物残留的有机蔬菜;使用陶瓷器皿。

  2019年8月澳大利亚伊迪斯考恩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研究称,食

  用以苹果、茶、西兰花等为代表的富含类黄酮的食物,可预防癌症和心脏病,特别是对吸烟和饮酒者更有效果。研究人员在1993—1997年间,对5.6万余名50—65岁的丹麦人进行了23年的随访,分析了来自饮食、癌症和健康队列的数据。他们发现,那些经常吃富含类黄酮食物的人群死亡风险较低,尤其是,每天摄入类黄酮含量在500毫克左右时,效果最显著。首席研究员尼古拉·邦多诺博士说:“这个摄入量很容易实现,例如,每天喝一杯茶,吃一个苹果、一个橘子、100克蓝莓和100克西兰花,就能轻松获得超过500毫克的类黄酮。”研究还发现,每天饮酒者(超过20克)或吸烟者,如果摄入含类黄酮的食物越多,死亡风险降低得越明显。邦多诺解释道:“该研究明确了类黄酮摄入与降低死亡风险有很强的关联性,但保护作用的机制尚不清楚,可能涉及多方面。

  抗炎作用:因为酒精和烟草都会增加炎症并损害血管,进而导致一系列疾病风险,而类黄酮已被证明有抗炎作用并能改善血管功能,所以这极可能是其对吸烟、饮酒者更容易起到预防癌症和心脏病效果的原因。在中国早有研究称,柑橘、香蕉、叶片中的类黄酮提取物有一定抗菌、抗炎症作用。吸烟、饮酒、不良饮食(如高糖摄入)等都会增加炎症反应并损害血管,也容易因炎症问题诱发各种慢性病,而类黄酮可通过调控炎症和免疫反应必需的酶类,减少炎症介导剂生成和释放,从而起到抗炎效果。抑制氧化作用:

  类黄酮又称生物类黄酮,人类无法自己合成,只能靠食物摄取。它具体可细分为4000多种,其中我们熟悉的就是蔬果中富含的槲皮素、花青素、芹菜素等;茶叶富含的儿茶素;豆制品中富含的异黄酮等。类黄酮具有水溶性,可伴随食物进入人体,其抗氧化作用也能在人身上得到发挥,一定程度上帮人们消除自由基的危害。自由基是身体能量代谢过程中的产物,通常是温和无害的,但作息不规律、吸烟、酗酒、缺少运动等不良习惯,很容易导致自由基数量过多。这时,自由基就会通过氧化作用攻击健康细胞,引发身体病变,轻则衰老,重则导致心血管疾病、癌症等。类黄酮能抑制氧化作用,进而帮人们守护健康。有研究发现,长期饮茶能降低高血压发病率及认知障碍风险,这与茶叶富含儿茶素相关。《营养学》杂志刊登研究发现,大豆异黄酮含量高的发酵豆制品可预防绝经后妇女的骨丢失。还有研究显示,类黄酮可起到保护脑部神经的作用。

  作为类黄酮主要来源的蔬果,其中不仅富含类黄酮一种抗氧化成分,还有维生素C、多酚等,更是膳食纤维、矿物质的摄取来源。所以,与其强求多摄入类黄酮,还不如先保证摄入足量蔬果对健康更有益。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每天吃“一斤蔬菜半斤水果”。同时,大家也可掌握一些摄入类黄酮的技巧:多吃深色蔬果:类黄酮作为“显色能手”,颜色越深含量也越高。所以,选择蔬果时可多选择深绿色、红色、桔红色、紫红色的。如,深绿色的西兰花、芹菜、菠菜;红色的番茄、苹果、樱桃;桔红色的胡萝卜、木瓜;及紫红色的紫甘蓝、葡萄、桑葚等。此外,茶和豆制品也是类黄酮的好来源。

  :类黄酮作为植物抵御外界侵害的一份子,其成分主要存在于食物果皮中。按时令搭配着吃:

  类黄酮是活性成分,在新鲜食物中才更加丰富。任何食物都存在无限制过多摄入后的潜在风险,尤其是服用一些靶向治疗药物时,要避免过多摄入类黄酮,因为其能抑制肝脏、肠道系统一些酶的活性,干扰药物的代谢。

  保护心脏,抗击癌症,远离疾病,不仅需要健康饮食,还应在坚持锻炼、戒烟戒酒、规律作息、心理健康等方面下功夫,千万别顾此失彼。7

  为什么癌症的生存率已经翻番了?是因为我们对癌症的认知发生了三次巨大的革命。如果能够无限地给病人使用化疗药物的话,我们早就把癌症攻克了,但很多时候还没用到足够多的剂量,病人就受不了了。靶向药物和免疫药物的副作用通常要比化疗好很多,所以我们希望“去化疗化”。当然现在还不能做到百分之百,但是某些肿瘤类型已经开始出现这样的迹象。

  体内没有癌细胞了,那么战胜癌症是否一定要杀死所有的癌细胞?其实是不需要的。大概有30%的男性人体内都已经有前列腺癌细胞。以前有人在对一些意外死亡的男性做解剖的时候发现,其实很多人的前列腺里面已经出现了癌变的细胞。但是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因为前列腺癌去世,我们就是携带着这样的癌细胞存活了一辈子而不知而已,所以并不是一定要杀死每一个癌细胞,只要把它控制住,把它变成慢性病和它共存就可以。电影《我不是药神》中的格列卫药,治疗慢粒白血病患者,生存率从30%提高到了

  。而且随着后来时间的推移,对这些病人跟踪得越来越久,发现这些人的寿命和正常人无异。8

  最近50年人们在生活方式上有三个巨大的变化:我们的饮食中增加了大量的高精制糖类;动植物的种植、饲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40年后,我们的生活充斥着化学产品。食物链底层的变化,随着各国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对肉蛋奶的消费也突飞猛进。但今天的肉蛋奶和我们祖先在狩猎时代所消耗的已经大大不同。从前,奶牛、母鸡在草原,在田间自由自在地吃着富含ω-3的草和天然饲料,而今天,层架式养殖取代了牧场,几乎不含

  脂肪酸被称为生命的要素,ω-3有助于神经系统的生长,令细胞膜更柔韧,并限制脂肪细胞的生成;ω-6则有助于储存脂肪,提高细胞硬度,会促进炎症和凝血。人体的生理平衡主要取决于体内ω-3和ω-6脂肪酸的平衡。

  人体无法合成它们,所以我们体内的脂肪酸直接来源于我们的食物,而食物肉蛋奶中的脂肪酸又取决于牛和母鸡的食物。另外,氢化脂肪,人造黄油,反式脂肪等在加工食物中的使用,让本来已经失衡的ω-6脂肪酸含量进一步急剧飙升,为癌症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致癌化学物质:除了食品,我们盛放食物的器具,培育、加工食物的过程,都充斥着可能致癌的化工制品的身影。

  遍布于我们的杯子、饭盒、婴儿奶瓶、罐头中,而一旦加热,PVC就会分解出双酚

  ,那是一种已经被证实会妨碍癌症药剂效果的有害成份。而有害的杀虫剂、食品添加剂也在食物生长、生产过程中屡见不鲜。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研究署曾公布一项清单,列出

  种确定的“已知的致癌物质”。有些物质仍然在工业中广泛使用,生产者对此辩解说:消费者一般接触到的量是使动物中毒剂量的1%。可事实上,人们生活中接触到的致癌物质,绝不止于一种或几种,而是几千种。当这些物质累加,总量甚至会达到动物中毒的37到

  倍。而且,不同的物质相遇,还会产生“鸡尾酒效应”:即单独研究时似乎无害的物质,调和在一起后却具有很强的毒性。但是,为了我们自己,我们必须改变。改变有害的饮食习惯,改变适宜癌症生长的身体环境。9

  目前为止,没有详实的证据证实心理因素会导致癌症。但是,这只是说,单纯的心理因素不会从无到有制造癌症种子。事实上,正如营养、锻炼、空气、水一样,某些心理状态会对“种子”生长的土壤造成深刻影响。(

  其中,影响癌症发展的重要心理因素之一,就是无助感。斯坦福大学的精神病学家大卫·史皮格尔曾经做过一项调查,他们把一些病情类似的,被判定只有数月寿命的乳腺癌转移患者分成几组,其中一组被要求成立互助小组,成员每周见面,分享自己的情绪和应对疾病的方法。另外的几组则不做任何互动。后来,当史皮格尔打电话给组成互助小组的成员家庭回访时,有

  人亲自接了电话,此时,距离她们发现癌症已经过了10年。而对照组的人员已经全部去世。而且,在同样去世的人当中,参与互助小组的平均存活时间是其他人的

  倍。曾经,人们认为,消极情绪并不会直接产生生理作用,而是伴随消极情绪的高危行为,比如灰心丧气的人可能出现的抽烟、酗酒、暴饮暴食、疏于锻炼、忘记服药对身体造成直接的生理影响。

  近年来,研究发现情绪不仅通过行为间接作用于身体,还存在一种以激素为媒介的身心直接联系的生理机制。当人们感到无法掌控生活时,就会通过无助感释放压力激素,比如肾上腺素、皮质醇。白细胞表面带有受体,可探测到这些压力激素,并使白细胞根据血液中激素含量的波动做出反应,释放出炎症因子,成为癌性肿瘤的养料。NK细胞则会受到阻碍,被牢牢钉在血管壁上,无法攻击病毒或异常的前体癌细胞。心理神经免疫学研究发现,免疫系统的白细胞对无助感极其敏感,当人类对自己的能力丧失信心之后,免疫系统也会缴械投降,失去作用。可只要我们重燃求生意志,寻回生命的力量,免疫系统就会重新工作。

  高勒,刚刚毕业就发现自己长了一颗危险的骨肉瘤,常规治疗一年后,他截去了大腿,癌症仍然在扩散,逐渐长到了臀部和胸腔,造成了明显的骨骼畸形,医生预测他活不了几周了。可他在妻子的支持下,开始投入密集的冥想练习中,经常一派祥和,反正也没什么可以失去了。配合严格的饮食,几个月后,他的骨骼畸形居然完全消退了。如今,36年过去了,伊恩仍然健康地活着。

  过去的5000年,无论是瑜伽、冥想还是太极、气功,都在告诉我们,我们可以重新掌控自己的内心和身体功能,只需要专注于自己,专注于当下,识别自己的需求,抚慰自己。

  迟钝的力量,即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伤痛,坚定地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进,它是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钝感dùn gǎn,心理学名词,与敏感意思相对,词性相同,两者互为反义词。钝感是人的动作活动反应慢度的标尺,是用来描述人活动速率的。钝感系数越高则对外部反应越迟钝,同时其敏感度也会越低,人的思维只有钝感系数与敏感系数相平衡才更容易保持较为理性的思维,否则反之。钝感虽然有时给人以迟钝,木讷的负面印象,但钝感力却是我们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具备有益的钝感力,指的就是拥有迟钝而坚强的神经,不会因为一些琐碎小事而产生情绪上的波动,能够一直保持良好的平衡状态。像这样不过分刺激自律神经,是防止癌症产生的基本条件,甚至还能做到预防癌症。

  事实上,将同为70岁的癌症患者和正常人进行比较的话,根据统计,前者大都十分内向,过分在乎一些琐碎的事情。因此显而易见,性格内向、神经质的人更容易患上癌症。一目了然。我们是否可以认为,现在有一个家庭的父母,属于那种十分神经质的类型,如果他们患上了癌症,那么其子女也容易患上癌症。这是因为父母和子女长期住在同一个家中,子女被神经质的父母抚养成人,他们变为神经质的比例也高,所以父母及子女的患癌率都会变高。

  由不太介意琐碎小事、不拘小节的父母培养成人,这些孩子也容易养成落落大方的性格,患癌率自然就会降低。不易患癌症的基础正是钝感力,因此,如果能够重视这个问题,从整体上发挥自己的钝感力,不拘小节、悠闲自在地生活的话,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达到预防癌症的目的。拥有钝感力的家族,不容易患上癌症。

  (3)不良情绪导致癌症恶化愁消弱防癌的免疫力。情绪压抑、多愁善感、患得患失的人,其免疫力相对减弱,往往无力消灭异常细胞,最终促成癌细胞。癌症患者常常会经历各种各样的慢性情绪压力,包括抑郁、

  焦虑和恐惧等。有研究显示,这些情绪压力是癌症的危险因素,可以促进肿瘤的生长和与癌症进展相关的侵袭性基因的表达。慢性情绪压力,已经成为困扰和影响癌症患者的难题之一。

  免疫系统的活动会受到慢性情绪压力的抑制,从而导致癌症进展。慢性情绪压力可以诱导肾上腺素水平上调,促进乳腺癌干细胞特性,有利于乳腺癌的生长和扩散。癌症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肿瘤重建能力,对于癌症的发生、维持和临床预后具有重要作用。维生素

  可能是一种新型有效的治疗药物,用于正在经历慢性情绪压力的癌症患者。乳酸脱氢酶在肿瘤起始和肿瘤进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前列腺癌、乳腺癌、肝细胞癌和胃肠道癌症等恶性肿瘤中失调。在慢性压力个体中产生的过量乳酸脱氢酶,可以激活致癌基因并增殖癌细胞。如果使癌细胞产生的乳酸脱氢酶减少,是否可以干扰这一连串的癌症促进反应?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培养了乳腺癌细胞,并引入了多种

  批准的抗癌药物。结果发现,包括维生素C在内的一些治疗方法,可以抑制癌细胞产生乳酸脱氢酶。当将维生素

  注射到经历慢性压力的小鼠时,肿瘤缩小。研究结果表明,维生素C可能是一种新型有效的治疗药物,用于正在经历慢性情绪压力的癌症患者。

  积极的情绪能够提高身体对癌症的免疫反应,有助于癌症的治疗。癌症患者的觉醒、好心态是最好的药、癌症治疗弯路视频

  不少人患癌后,医生都建议要有个好心态。在治疗癌症上,如果充满信心与癌症斗争,生存率自然会提高;相反面对癌症失去信心者,生存率就会明显降低。无论是预防癌症,还是治疗癌症上,好心态都很重要。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癌症的发生不仅仅受到物理、化学、生物以及遗传等因素影响,性格、情绪等也会通过心理和生理的机制影响癌症的发生与发展。

  压力、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会通过降低免疫系统功能和引起应激激素变化而导致恶性肿瘤的发生。积极情绪能够

  告知”大脑提高身体对于肿瘤的免疫反应,这主要通过大脑奖赏系统来完成。通过积极情绪激活的免疫系统,可以同时减小肿瘤的大小和重量。多位癌症患者在分享自己的抗癌经历时,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要保持身心愉悦。

  型性格”1979年,美国加州大学LydiaTemoshok教授首先提出C型性格或癌症倾向性格的概念。C型性格通常是指不能良好地宣泄和表达内心不愉快的感受,经常抑制自己情绪的性格特征,可以理解为负性情绪的表达异常以及调节异常。

  如果不良的情绪能够导致癌症发生,那么积极的情绪是否有助于癌症的治疗呢?一项近期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就回答了这个问题。研究人员“瞄准”了大脑腹侧被盖区(VTA)中的多巴胺释放神经元。多巴胺是下丘脑和脑垂体中的一种关键神经递质,与欣喜和兴奋情绪有关,又被称为快乐因子,能够直接影响人的情绪,同时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多巴胺浓度又受到情绪因素的影响。也就是说,通过人工激活大脑腹侧被盖区,可以先影响神经系统,进而影响免疫系统,减少免疫细胞的增殖抑制,同时促进免疫细胞的激活表达。研究人员在黑色素瘤和肺癌小鼠模型中进行了试验,发现以这种方式被激活的免疫细胞对于肿瘤更有“记忆性

  ,也更加有效。经过14天的大脑腹侧被盖区激活,肿瘤大小平均下降了46.5%,肿瘤重量平均下降了52.4%。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健康科学研究中心的首席科学家威斯利教授向全世界宣布:心脏可以分泌救人一命的荷尔蒙,它不仅在24小时内杀死95%以上的癌细胞,而且对其他绝症也有极好的治疗效果!人的情绪越高昂,心情越愉悦,人的心脏分泌的荷尔蒙就越充沛。反之,人处在痛苦、担忧、抑郁等消极状态时,心脏几乎完全停止分泌这种激素物质。由此,千百年来困扰人类的绝症自愈“底牌”被彻底揭开了:只有在身患重病时保持心情愉悦,积极求生的患者,心脏才有可能分泌救命的荷尔蒙。当这种荷尔蒙达到一定量的时候,才能杀灭体内的癌细胞或抑制它们的生长,从而达到不治自愈的生命奇迹!

  我们总是为以后的幸福而担忧,而不是为当下拥有的而幸福。因为人们以为,总有时间去追寻幸福。人和癌症之间的战争,本质上是人和自己的战争。胜负取决于你有多大程度上能听命于自己,取决于你能否吃健康的食物、按时休息、经常锻炼,增强自己的体势,消灭癌症生长的环境。如果不能听命于自己,那就只能任由命运。唱歌可抗癌?是否有点无稽?其实不然,别以为唱歌很轻松,事实上唱歌是一种深度呼吸的运动,气体交换会更频繁,吸氧增加,这样既可以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此外,还可以使体内一些致癌物质排出体外。常看到乐观爱笑的人都比较健康,那是因为人的情绪是可以影响到生理变化的,一个人常有消极情绪或者抑郁的心情,往往是比较容易诱发癌症的,所以每天笑一笑,也是预防和对抗癌症的良方。人在心情愉悦时,心脏会分秘一种叫缩胺酸的荷尔蒙,会杀死体内95%的癌细胞,所以,喜乐的心乃是良药,你的笑容价值百万。

  掌声响起来。根据现代医学研究,鼓掌会刺激人体分泌快乐激素,使人的心情趋于开朗和放松。在生活实践中,我们也会有这样的体会,鼓掌的时候,人更容易绽开笑容。自己心情紧张或郁闷的时候,尝试一下鼓掌,可能就会从苦闷中解脱出来。朋友家人郁闷的时候,告诉他们这个道理,引导他们鼓一下掌,也许会对他们有所帮助。鼓掌促进快乐,提高免疫力。鼓掌是一种美德,是对对方的尊重和赞叹,也是鼓掌者低调做人的一种表现;送人玫瑰,手有余香,鼓掌能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让自己开朗轻松快乐。用一颗真诚的心去给予别人掌声,将对接受掌声者的敬意融入其中,这样的掌声才是发自内心的一种崇敬和欣喜。

  显示:1992年以来,所有类型癌症的总体发病率和死亡率已经连续25年下降;预计到2026年,癌症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将增加31%;这也就意味着,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癌症幸存者能够增加

  多万;……《ASCO2019临床肿瘤进展》将罕见癌症的治疗定位为年度进展,这反映了通过靶向罕见癌症的独特基因特征而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免疫治疗的范围和影响也在扩大。多项关键研究显示,通过与其他免疫治疗或化疗联用,可以增加癌症患者生存率。经过十多年的研究,多种常规治疗耐受的癌症类型已经可以进行靶向治疗。ASCO(美国临床肿瘤学会)所提出的未来研究重点,将随着癌症研究领域的发展而变化,并定期更新以反映科学进步和未满足的临床需求。(

  1)免疫治疗的范围和影响也在扩大。多项关键研究显示,通过与其他免疫治疗或化疗联用,可以增加癌症患者生存率。

  (3)靶向治疗,经过十多年的研究,多种常规治疗耐受的癌症类型已经可以进行靶向治疗。

  美国科学家在《Science Robotics》宣布一项重大科技突破(2019.10):借助光声断层成像技术,实时控制纳米机器人,让它们准确抵达人体某个部位(比如肠癌病人的肠道肿瘤处),进而让纳米机器人实现药物递送,或进行智能微手术。

  现在,人类已经可以通过3D打印,一次制造出几十万个纳米机器人,在人类无法进行操作的分子层面上对原子和细胞结构实现一系列操作。而对纳米机器人的在医学领域的应运:第一步,巡察:在你的血管里放进500万个纳米机器人,这些纳米机器人能够24小时在人体内巡逻,一旦发现病灶就立即锁定,确认后释放所携带的药物!

  第二步,治疗:医生可以利用细菌般大小的机器人来治疗从心脏病到癌症的各种疾病:注入血管清理血液,修复以现有水平难以修复的最小细胞,乃至清除癌变。谷歌科学家kurzweil认为,到了

  年左右,人类的免疫系统可将由纳米机器人(Nanorobot)进行接管,再接着,到了2030年,纳米机器人可以把病原体,肿瘤等一系列免疫系统错误进行修正。

  第三步,提升:纳米技术的价值并不仅仅体现为终结所有疾病。科学家正在研究如何将其运用在人类生理机能的提升方面。第四步,超人:让大量纳米机器人,覆盖人的大脑,构成一个电极网,进而形成新的大脑皮层,直接读取或输入大脑信号!这个有什么用呢?打个比方,通过这个纳米机器人构成的脑机接口,我们最终做到人类与人类之间、人类与机器之间自由传输思想、下载思维,在短时间内拥有大量的知识和技能,获得一般人类无法拥有的超能力。比如你可能不懂英语,德语,法语,等等语言;通过这个芯片植入大脑;你将可能凭空多出许多这一块的记忆;可能一夜时间,你学会五、六门外语,掌握那些需要数十年研究才能懂得掌握的技术——比如高端医生,科学家,芯片设计师,高端制造师等,将变得轻而易举。到了

  年左右,人类会来到一个临界点。每过一年,人类的寿命能够延长一年,这要得益于科学技术到那个时间的发展。到了2029年左右,人类的寿命将不再是通过出生的日期到活着的时间来进行计算,那时,人类每年所延长的寿命会比已经走完的时间还要长。

  2、《柳叶刀》、《自然》重磅:喝酒没有安全量,少饮有益不科学3、最强抗癌食物,你知道吗?4、为什么说水是最好的药?

  癌细胞和你都爱吃糖,但这样吃糖有助于抗癌!尽管研究表明癌细胞比正常细胞消耗更多的糖(葡萄糖),但没有研究表明吃糖会使癌症恶化,或者,如果停止吃糖,癌症会缩小或消失。但其实,癌细胞与正常细...

  糖与癌症关系密切,禁“糖”可实现抗癌吗?而肿瘤细胞也是依靠糖酵解作用提供生活能源,所以认为癌细胞非常喜欢糖,如果吃糖过多的话,...

 
 
当前位置